2012年稀土江湖 諸侯爭霸“對陣”央企
2012年4月8日,是中國稀土行業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在當天,醞釀了4、5年,隸屬于工信部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終于成立了。事實上,早在10年前,中國有色進出口總公司等多家稀土企業就曾經提出建立稀土協會,到去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也申請過設立稀土分會,由于種種原因,申請沒有被批準。但隨著近年來稀土行業的發展,這個備受關注的“協會”再次被提起。2011年7月,工信部特別提出加快推進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組建工作。直至2012年4月8日,這個“國家級”協會終于掛牌。
而之所以選擇在4月8日成立,恐怕還與外因相關。2012年3月中旬,美歐日聯手在世貿組織就所謂的中國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一事提起訴訟,從而將中國的稀土問題推上了國際貿易爭端的風口浪尖;而當時多位專家建議,我國如有一個協會組織通過非官方途徑積極應對,無疑將打開促進問題解決的新途徑。
至此,醞釀已久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在京成立,據悉該協會包括了中鋁、五礦、包鋼集團、贛州稀土等155家會員,囊括了國內幾乎所有的稀土企業。
點評:雖然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已經成立,但其前景并不被有關專家看好。曾有業內分析師認為,155家會員企業如果能形成統一聲音,那將是市場的絕對控制力量,但是從中國鋼鐵業等行業協會這些年所能起到的作用看,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應對外部困難的能力有限。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在4月8日成立大會當天,多家媒體卻被擋在了成立大會的門外。
按照官方的說法,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將在政府和企業的橋梁作用方面發揮很大作用,也給企業創造了一個平臺,將各種意見以一個統一的發言渠道出現在整個行業中,把現在出現的一些問題反映給政府。但其成立的“大喜之日”卻將眾多媒體拒之門外,在成立之后的又異常低調,從未發出任何“聲音”,這一蹊蹺事件也不由得不讓眾多媒體猜測,這個半官方、半民間的團體究竟為何成立?
稀土行業協會醞釀多年終成立
編者按:稀土市場漲漲落落,經歷過價格不如白菜的時代,到價格貴如“切糕”的日子,2012年,稀土價格再度回落,漲落之間,其市場正經歷著不斷完善的過程。
2012年,針對國內稀土行業集中度低、產業競爭力差、稀土定價權缺失等問題,工信部提出稀土行業將加速整合,形成2至3家大型稀土產業集團。
而從近日公布的2013年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和行業重組情況來看,2013年稀土行業的版圖將出現明顯變化。
如今,雖然稀土價格指數跌幅過半,但隨著國內稀土行業整合步伐的加快,從2012年年底開始,部分稀土永磁類上市公司已重新煥發生機。
地方稀土集團成立 “對陣”央企
自2012年4月8日,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有專家表示對于行業整合,2012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大集團組建,形成2-3家大型企業后,我國南方各稀土產區紛紛加碼,相繼成立了多個地方稀土集團。
而對于這些稀土集團的成立,有分析師認為,因為牽扯眾多的利益方,而現在南方稀土整合的趨勢,大有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地方紛紛“保舉”地方企業,組建地方稀土集團來抗衡央企“獨大”的局面。
2011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依法開展稀土專項整治,加快稀土行業整合。隨后,各地開始加快地方稀土整合的步伐。
2012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推進我省稀土行業整合的意見》,對廣東省進行稀土資源以及稀土產業鏈的整合提出時間表。由此,稀土行業整合進入實質性階段,廣東省拉開南方稀土行業整合的大幕。
截至去年,湖南、內蒙、廣東、福建等省市已經成立了省級稀土產業集團,逐步完成省內稀土的整合。
但從各省拋出的整合方案來看,各省方案多以省內大型稀土企業為主,實力雄厚的央企并未能參與到地方稀土整合中來。央企與地方在整合中的利益沖突不言而喻。
點評: 自2011年中央實施稀土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后,地方加快步伐組建稀土集團,同時,央企也對地方稀土資源虎視眈眈。央企在資金、產業鏈和技術方面有優勢,地方國企擁有最重要的礦權,這注定是一場難以擺平的博弈戰。以湖南稀土整合方案為例,此前整合了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的五礦集團,并未能深度參與此次湖南稀土的大整合。央企的缺位,或更加彰顯地方政府對稀土資源的掌控決心。
我國首個稀土交易所落戶包頭
2012年8月8日,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于金融廣場掛牌成立。
中國近兩年對于稀土行業集中管制,稀土產品價格劇烈波動,一度對下游應用行業造成影響,有人甚至質疑稀土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成立全國性稀土交易平臺,被認為是中國探尋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一次嘗試,行業主管部門希望借此推動稀土價格市場化、透明化,避免大起大落。
在包頭稀土交易所掛牌當日,運行機制、交易規則、產品設計等細節未被披露。交易所稱,公司的合法手續已經完成,中鋁、五礦、中色等央企均成為股東。但交易所目前處于籌備階段,真正運行還需要一段時間。
這令外界擔心,包頭稀土交易所為了爭做全國性稀土交易平臺而匆匆上馬,后續運行可能不會太順利。
此前,江西省于2011年底率先成立江西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該地區中重稀土產量約占全國中重稀土產量的80%。盡管如此,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正式運行以來的成交量屈指可數。
各地爭建稀土交易所的背后,實為各方對稀土定價權的覬覦。經過兩年調整,稀土行業的重心已從礦產資源的跑馬圈地,轉移至游戲規則的設計主導權之爭。
點評:從謀劃到掛牌,包頭稀土交易所歷時兩年。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稀土生產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希望通過稀土交易平臺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打消外商對于政府操縱價格的疑慮。
而對于稀土買賣有很大的信息不對稱,買賣都是通過熟悉的中間商進行,下游用戶有時候買不到貨、看不清價格。交易所可以實現供應商和采購商直接通過電子平臺接洽,保證了供應的穩定,推動了價格的市場化。消除中間商環節,使得買賣更流暢、市場信息更清晰。
盡管“誰來唱戲”、“如何唱”尚不為人知,但包頭稀土交易所在業內確實已廣為人知。
“跌”成為2012年稀土“主旋律”
回顧2012年的稀土行情,“跌”字可以概括為這一年的“主旋律”。2012年年初,稀土市場依舊延續了2011年下半年的低迷走勢,一路滑坡,去年稀土指數年底以400點創歷史新低,較2011年12月1日最高點1000點下降了60%,較2012年1月1日的882點下滑了54.65%。雖然在去年稀土行情兩次小幅回漲,但是下滑的大趨勢很快就歸于平靜。
三月中下旬受企業補庫存,需求復蘇影響,稀土價格曾出現小幅回暖。據監測數據顯示,3月25日至4月45日稀土指數上漲11.08%。
10月末,龍頭企業包鋼稀土停產保價,并宣布以高于市場價收購高品質稀土;國內幾家大型稀土企業紛紛響應,加入停產行列。11月份稀土部分產品價格曾一度走高,監測數據顯示,11月份稀土指數上漲6.23%。
低迷的需求始終是制約價格的主要因素,稀土市場小幅上行之后繼續下跌。有數據顯示,相較于2011年最高點氧化鏑跌幅達81.58%,鏑鐵合金跌幅達80.98%。稀土市場成交低迷,經銷商大多感嘆稀土今年日子尤其難過。
2012年稀土價格下跌的主要商品有:鏑鐵合金(-66.43%)、金屬鏑(-65.83%)、氧化鏑(-60.48%)。本年均漲跌幅為-54.48%。
點評:無論從現貨市場、二級市場,稀土行情都呈現出“不給力”的趨勢。從北方稀土行業龍頭企業包鋼稀土一年股價走勢來看頗為明顯,自年中時除權以來,包鋼稀土幾度刷新了年內股價的新低,并于2012年10月31日走出了年內最低27.14元的股價。而來自外部的壓力仍使得2013年的稀土行情晦暗不明。直接牽動市場的不僅有全球市場對中國稀土需求大幅下降,還有美、歐、日等國家地區提出的中國稀土訴訟,而國內稀土產業的整合也將成為2013年市場的焦點,鑒于上述不定因素,2013年稀土價格走勢仍不明朗。
包鋼稀土“控股”內蒙古12家上游企業
2012年12月27日晚間,包鋼稀土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2月27日在包頭與包括包頭市金蒙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璽駿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內的12家稀土上游企業及股東分別簽署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重組框架協議》。
按照內蒙古最早出臺的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工作方案,本應在2011年6月底就完成35家企業的整合淘汰。但因為稀土企業淘汰標準和補償標準等方面都受到質疑,原本計劃的整合進度也被一拖再拖,除了方案多次修改外,其整合數量也由35家逐步縮減至12家。
此前有傳聞,北方稀土集團將由內蒙古包鋼集團公司牽頭,聯合甘肅稀土集團公司等北方大型稀土公司共同設立,同時延伸涉足四川、山東等地稀土企業的整合,并通過集團化的統一管理,初步建立起北方地區規范有序的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分離和市場流通秩序,促進我國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
據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介紹,包鋼稀土第一步將會首先整合內蒙古自治區內稀土企業,引導其向下游的功能材料、新材料、應用產品領域進軍,在現有管理體制框架下,完成內蒙古自治區上游企業整合重組。
第二步是整合省外的輕稀土骨干企業,主要包括四川、甘肅、山東的企業,完成對北方輕稀土企業跨地區的聯合重組,進一步提高輕稀土產業的控制力和集中度。而此次公告可以說是北方稀土集團在2012年邁出的一大步。
點評:伴隨著包鋼稀土輿論熱度的不斷升溫,北方稀土集團的概念也是媒體競相報道的焦點之一。包鋼稀土總經理曾公開表示,按照整合方案,北方稀土集團將由內蒙古包鋼集團公司牽頭,聯合甘肅稀土集團公司等北方大型稀土公司共同設立。與此同時,與北方稀土相對應的南方稀土境況也成為了媒體熱議的話題。
稀土價格下跌 概念股股價瘋狂上漲
2012年對于稀土自身來說“跌”成為其主旋律,但與其不沾邊的林業卻借其概念火了一把。
5月15日,永安林業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部分林地稀土被盜采,已得到制止,但公司無權對林地里的稀土資源進行勘探,因此,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稀土等礦產。當天,永安林業漲停。
第二天,即5月16日,永安林業再出澄清公告進一步說明,但股價再次一字漲停。5月17日,由于股價連續2日漲幅超過20%,被停牌一小時,當天10時30分后,永安林業被迅速拉起,直接封漲停板。
5月18日,公司申請停牌核查。5月24日,永安林業再發澄清公告,開盤其股價一度曾逼近跌停,而后又鬼使神差地漲停,一日振幅達20%,讓股民嘆為觀止。5月25日、28日,永安林業接連漲停。5月28日,永安林業發布公告稱,公司3年內不會涉礦,也不會進行稀土開發。4個澄清公告,不到半個月時間,永安林業6個漲停,其間漲幅77%,成為5月A股最妖的個股。
點評:翻閱永安林業五份澄清公告不難發現,輿論焦點集中在公告的措辭方面。第一份公告里,永安林業稱公司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稀土等礦產,但又稱,公司林地存在因非法開采稀土導致林地輕微受損的現象。這一措辭立刻引起多家媒體報道,質疑永安林業公告澄而不清。
永安林業可謂是近年來上市公司涉礦傳聞頻出的一個縮影,面對二級市場的概念炒作,上市公司如何通過更為有效的方式公平地傳遞出公司的真實情況,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值得這些”傳聞公司”深思。
2012年6月27日,歐盟委員會、美國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請求啟動爭端解決機制并成立專家組,解決中國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爭端。
而這一事件的發端正是緣于去年3月13日,歐盟、美國和日本將中國17種稀土以及鎢和鉬的出口限制政策訴諸于WTO。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在3月1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方一旦被起訴將會主動應訴。
按照WTO規定,各國政府在請求專家組解決爭端前,必須先自行協商60天。而自3月開始的2個多月時間里,歐盟、美國和日本三方認為磋商和溝通無果,故而在6月份時提請WTO成立專家組并啟動爭端解決程序。
歐美日是全球最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也是中國稀土的主要出口市場,他們的聯合訴訟,將中國的稀土貿易爭端推到了國際博弈的風口浪尖,并成為輿論熱切關注的焦點。
美歐發達國家和中國在原材料出口問題上的分歧在幾年前就已產生。早在2009年,歐盟、美國和墨西哥就先后將中國的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告上WTO,所列舉的原材料包括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硅鐵、硅化碳、黃磷和鋅共9種;而2012年1月30日WTO的最后裁定結果認為中國限制這9種原材料的出口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
而這一做法無異于大大鼓勵了上述發達國家對中國稀土出口措施提起訴訟的“決心”。
點評:中國出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考慮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管理與限制是合情合理的。
近年來,中國出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目的,效仿其他國家的做法,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管理與限制,這些措施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但一些發達國家因為受到稀土進口價格大幅上漲的沖擊就挑起事端,一方面在保護著本國的稀土資源,另一方面卻又指責中國,這完全是對人對己雙重標準的做法,將“己所不欲”施于中國。
美歐日玩“規則游戲” 發難中國稀土出口
2012年12月24日晚間,北方稀土行業龍頭企業包鋼稀土再發部分冶煉分離企業繼續停產公告。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繼公司公告過的自2012年10月23日起,公司所屬使用包頭稀土礦的焙燒、冶煉分離企業及使用南方稀土礦的全南包鋼晶環公司、信豐包鋼新利公司停產兩個月以來,稀土市場略有改善,但未有根本好轉。公司根據目前市場運行情況,決定所屬包頭地區的焙燒、冶煉分離企業繼續停產一個月。
同時,公司相應繼續暫停向有關焙燒、冶煉分離企業的原料供應。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12月24日,碳酸稀土的均價為3.4萬元/噸,氧化鑭的均價為5.05萬元/噸,氧化鈰的價格為5萬元/噸,氧化鐠的均價為41萬元/噸,氧化釹的價格為41.5萬元/噸,而相比較11月23日,上述產品的價格,可以明顯看出,稀土產品的價格又有所下降,11月23日,碳酸稀土的均價為3.75萬元/噸,氧化鑭的均價為5.9萬元/噸,氧化鈰的均價為5.7萬元/噸,氧化鐠的均價為41萬元.噸,氧化釹的均價為43萬元/噸。
相比起來,僅有氧化鐠一種產品的價格基本持平,而其余多種產品價格均有下降。
點評:目前整個稀土下游產業需求低迷,并且在未來1至2年恐怕不會大幅增長,如果稀土行業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停產對稀土價格很難起到提振作用。
另外,國內稀土行業目前呈現出“小、多、亂”的特點。若一部分企業停產拉動了行業復蘇,就會有更多的企業投產,這樣產能就在持續增加而沒有減少。
包鋼稀土連續停產 稀土價格不漲反跌
稀土采礦證由113個減少至67個
2012年12月13日,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我國不斷加大了對稀土等優勢礦種的保護力度,全國稀土采礦權將由113個減少至67個。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稀土采礦權驟減將近一半,早在2012年9月份,就基本有了定論,至于是否按此執行,尚不清楚。但可以證實的是,國家整頓治理稀土開發亂局已經開始從源頭上發力。”
此前,相關部門已對全國10個稀土探礦權、113個稀土采礦權予以公告,各地也采取措施防止亂采濫挖,主管部門也出臺文件,嚴格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研究提高稀土開采準入條件和門檻。
國土資源部在9月13日已經對外發布《稀土探礦權名單》和《稀土采礦權名單》。公開名單顯示,全國稀土探礦證為10個,采礦證則從113個削減至67個,削減幅度達到四成。
根據9月13日公布的采礦權名單來看,江西省獨攬了45張采礦證,居各省區之首。而在江西的45張采礦證中,贛州稀土礦業獨攬43張,贛州虔力稀土新能源1張,萬安江鎢稀土礦業1張。
另據資料顯示,雖然,根據名單公布的江西省擁有45張稀土采礦證,但跟之前相比已經減少了近一半,之前僅贛州地區,所擁有的采礦證就有88張。
除去江西省的45張采礦證外,其余采礦證分布情況是:四川7張,福建5張,廣東3張,云南2張,內蒙古2張,湖南、廣西、山東各1張。
點評:稀土采礦權大幅減少,目的是改變稀土礦山“多、小、散、亂”的局面,作為稀土產業鏈源頭的礦山開采環節開始逐步向大企業傾斜,有利于稀土行業的繼續整合。
自2011年以來,稀土產品價格在政策驅動和游資炒作下大幅上漲,即便2012年市場價格出現回落,但主要產品價格仍比2011年同期高兩倍左右。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原本就存在的亂采亂挖、無計劃、超計劃生產、污染環境等現象更加嚴重。
稀土行業準入門檻抬高
2012年8月6日,工信部發布《稀土行業準入條件》,這是我國第一次從生產規模方面設置稀土準入門檻,預計全國有20%的產能將會被淘汰。
對于生產規模,規定混合型稀土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20000噸/年(以氧化物計,下同);氟碳鈰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0噸/年;離子型稀土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噸/年。禁止開采單一獨居石礦。
使用混合型稀土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8000噸/年;使用氟碳鈰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0噸/年;使用離子型稀土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3000噸/年。稀土金屬冶煉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2000噸/年(實物量)。
以上各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當時有專家對此表示,提高對稀土企業的準入門檻,不僅是為了避免行業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我國稀土行業整體生產、經營質量。在準入門檻提高之后,預計全國有將近20%的產能將會被淘汰。
點評:根據《條件》要求,開采稀土礦產資源,應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礦山企業應嚴格按照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和開采計劃進行開采,嚴禁無證、越界開采和使用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采選礦工藝。國外市場需求低迷,國家借此機會調整稀土產業整合,提升國內稀土產品應用,改變過去以出口稀土礦為主的模式,擴大國內對稀土的需求。曾有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透漏:國家最終會把國內稀土整合為2-3家大型集團企業,這些企業有能力做從開采到稀土應用的高科技產品“一條龍”式的產業鏈,而且,這些企業將來也有助于我國稀土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而民企的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