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需結構變局:輕、重稀土兩重天
核心提示:8月8日開幕的第四屆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也比往屆規模更大,中外稀土業對稀土未來供需結構達成共識。隨著中國市場以外的稀土項目投產,以中國為主的單邊稀土供應格局將被多邊供應格局取代;重稀土供應將日益緊缺。隨著稀土身價倍增,8月8日開幕的第四屆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也比往屆規模更大,并且吸引了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業內龍頭企業。
會議期間,中外稀土業對稀土未來供需結構達成共識。隨著中國市場以外的稀土項目投產,以中國為主的單邊稀土供應格局將被多邊供應格局取代;重稀土供應將日益緊缺。
這一供需結構變局將成為今后我國稀土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基礎,具體政策涉及稀土儲備政策、出口配額制、稀土應用產業戰略等。
此外,穩定稀土價格成為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8日上午,國內首個全國性稀土交易平臺在包頭掛牌,包括包鋼稀土、廈門鎢業等在內的10家南北稀土企業各出資1000萬元,分占公司10%的股份。
輕稀土多元化格局
根據美國TMR公司的跟蹤研究,除中國外,國外還有429個稀土項目。其中,集中在美洲、歐洲和非洲的38個稀土項目進展較大。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表示,最具競爭力的項目應該是美國鉬公司和澳大利亞萊納斯在馬來西亞的萊納斯先進材料工廠。
根據美國鉬公司公布的生產計劃,公司產能目前約6000噸,今年底達到19050噸,2013年底達到4萬噸。
萊納斯在馬來西亞的項目將給國內輕稀土市場帶來更直接的沖擊,該公司計劃第一階段產能為1.1萬噸,第二階段擴張至1.2萬噸。
“如果不考慮產品品種和質量,僅這兩家公司的產能在2015年后,就可以滿足中國以外的稀土市場需求。” 馬榮璋表示。
此外,南非Frontier、加拿大西部礦業、東南亞的稀土工廠都準備加入市場競爭,2011年至2016年,中國以外的稀土產量將增長10倍,至6萬噸REO/年。
“多元化稀土供應格局將很快形成。” 馬榮璋對本報記者表示。
西澳科廷能源與礦業經濟研究中心及澳大利亞工業礦物公司教授Dudley Kingsnorth是世界稀土市場預測和稀土項目開發方面的專家。Dudley Kingsnorth認為,隨著美國鉬公司及萊納斯馬來西亞工廠的投產,多元化供應格局逐漸形成,輕稀土價格將下跌,全球對輕稀土的需求將顯著增加。
輕稀土多元化供應格局的形成,將直接影響國內輕稀土企業的發展。Dudley Kingsnorth對本報記者表示,除非美國鉬公司和萊納斯公司出現正現金流,未來新稀土項目的融資將越來越困難。
重稀土供應危機
業內普遍達成的一個共識是,與供大于求的輕稀土相比,在未來十年,重稀土供應將成為稀土產業的主要關注問題,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面臨供應緊缺帶來的各種危機。
雖然世界各地已啟動新的稀土項目,但幾乎全部是輕稀土,重稀土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價值大于輕稀土。
Dudley Kingsnorth認為,自2016年至2020年左右,雖然中國以外稀土產品的可獲得性大幅提高,但重稀土元素的可獲得性將成為全球問題。
“未來能夠獲得足夠的重稀土是令人擔憂的事情,中國面臨滿足本國之需的同時,也面臨WTO規則的調整,左右兩難。” Dudley Kingsnorth表示。
在Dudley Kingsnorth看來,應對重稀土供應危機,需要中國發布透明的重稀土數據,包括儲量和需求預測,“讓潛在的重稀土短缺成為一個全球面對的問題,而不是一個猜謎游戲。”
馬榮璋贊同Dudley Kingsnorth關于重稀土未來供應趨勢的預測,“我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未來的政策會更有針對性。”
實際上,自去年底開始,國內的稀土政策就在輕稀土與重稀土上不再“一視同仁”。商務部決定,自2012年起,對稀土出口配額實行按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分類管理的辦法。
目前,我國主要的重稀土企業包括五礦、中鋁、江西贛州稀土集團、廈門鎢業、中色等。
中國是主要消費市場
一般情況下,全球稀土需求大約12萬噸。由于世界主要稀土新材料產業基本轉移至中國,因此,中國是主要稀土消費市場。未來這一趨勢依然將保持。
Dudley Kingsnorth對記者表示,今年全球稀土需求將小幅反彈10%左右,價格將保持相對較低水平。
Dudley Kingsnorth認為,未來五年,全球稀土需求將增長至16萬噸,其中中國占10.5萬噸,世界其他國家的稀土需求將從3.5萬噸增長至5.5萬噸。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恒對本報記者表示,正由于主要需求集中在中國,美國鉬公司、萊納斯等海外稀土項目的擴產或將缺乏足夠的支持空間。
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預測,未來對稀土材料的需求增長點將很可能集中在風力發電,該領域對金屬釹、鐠釹的需求將會出現較大增長。
參會者普遍表達了對稀土價格變化無常的擔憂。對此,馬榮璋對本報記者透露,將在最近一個月內建立起國內稀土產品價格機制。
不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稀土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價格機制的形成依然面臨諸多利益矛盾,實際效果依然需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