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稀土打黑變招擬問責地方政府領導
生意社06月08日訊不到8個月,稀土行業打擊黑色產業鏈的行動又將展開。
6月6日,工信部原材料司的一位官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該部確實有再一次在稀土行業開展“打黑”行動的打算。“大概6月中下旬就會開始,多部門聯合的整頓行動,會持續幾個月。”這位官員說。
據了解,上次“打黑”行動關停違規產能約3萬噸,但整頓之風過后,一些黑色產業鏈又死灰復燃,黑色產業鏈的“頑疾”已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本報記者獲悉,相關部門要將稀土整頓行動“常態化”,不僅會處罰違規企業,而且會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打黑”風暴
風雨欲來,已有征兆。
早在一個月前,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便在全國稀土會議上表示,今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將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結合稀土專用發票監控系統的實施,加大打擊稀土非法生產、黑市交易等專項整治力度,堅決處理一批典型案件。
5月中旬,工信部召集稀土行業的大企業和相關主管部門,對打擊違法開采非法經營的工作方案進行討論。
根據會上討論的方案,工信部一方面要對非法開采和冶煉進行清查,并加大懲處力度;另一方面要對打著“深加工”旗號從事稀土冶煉分離和礦山開采的非法企業進行新一輪核查,一經發現馬上關停。
上述工信部官員稱,即將開展的稀土整頓力度空前,工信部將聯合環保部、海關、國土資源部、商務部等多部委進行多輪清查。他表示,稀土“打黑”行動是一系列稀土專項整治行動之一。
去年10月,工信部聯合多部門成立了國家稀土聯合督查組,分成南北兩支,赴全國重點地區進行督查,這被業界認為是稀土行業的第一次“打黑”。
“今年督查組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但整頓的重點地區和去年比較一致,包括內蒙古、寧夏、甘肅、山東、河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上述工信部官員稱。
效果受質疑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去年的稀土“打黑”行動共搗毀稀土非法采礦點14個,關閉選礦、冶煉分離企業20家,關停產能約3萬噸,行業內違法違規現象得到一定遏制。
但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調查發現,有些企業在檢查時暫時關停,檢查組離開后繼續非法生產,還有些企業甚至以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等各種不同的理由“巧立名目”,干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另外的一些企業雖暫時“偃旗息鼓”,但隨時等待時機“死灰復燃”。
稀土行業分析師杜帥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這種“運動式”的整頓恐怕無法根除黑色產業。
許多正規稀土企業擔憂的事情確實發生了,整頓之風過后,一些黑色產業鏈又死灰復燃。
不僅如此,在冶煉分離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一些已經被關停的企業為規避監管,甚至將產能轉移到其他省份繼續非法生產。
而黑色產業鏈的“頑疾”,已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稀土非法開采、無計劃超計劃生產、黑市交易、出口走私等現象依然還存在。”蘇波坦言,表面上看,稀土生產指令性計劃沒有完成,但實際情況是,計劃外開采生產稀土沖擊了正常市場秩序,非法生產的稀土產品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給下游企業或走私到國外,使得稀土價格不斷下降,合法企業利潤大幅減少。
問責地方政府
至于國內有多少違規稀土產能,上述工信部官員并沒有給出確定的數字,但承認稀土行業違法違規的行為對市場沖擊很大,所以需要再進行一次全行業的督查整頓,并且會將這項工作常態化。
本報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這次稀土整頓行動比上次要嚴厲,主要體現在問責制度上。
去年在稀土“打黑”行動中,工信部發布的通知要求,對存在違法違規開采、生產、銷售、偷稅等問題的,要立即責令停產、拆除生產設備,并依法追究相關企業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上述稀土企業負責人注意到,并沒有對地方主管部門進行問責是制度上的一個漏洞,但今年可能會彌補上。
記者獲悉,這次稀土“打黑”方案涉及到相關問責制,擬對違規違法消費的相關企業和主管部門的處分力度晉級,有望實行主管區域領導問責制度,防止非法企業死灰復燃。
蘇波表示,強化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的執行力度,建立檢查組不定期抽查制度,建設稀土企業生產監控系統,對企業生產臺賬和能耗進行監控分析。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對違規企業和地方堅決扣減計劃指標,嚴格實行問責制。
“工信部也將會結合核查整頓中發現的問題,研究制定打擊、防范稀土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出現的問題,切實規范稀土市場秩序。”上述工信部官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