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研究稀土打黑 將建長效機制
稀土黑色產業鏈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工信部日前下發通知,決定在有關省(區)組織開展稀土違法違規行為核查整頓工作。這意味著,全國性的稀土行業“打黑”行動已經開始。
記者了解到,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早在數月之前就已經開始懸賞征集“打黑”線索,并將31條信息上報給了主管部門。據稀土協會知情人士透露,稀土“黑色”產業鏈遍布寧夏、甘肅、山東、河北、浙江、河南、廣東等多個地方,并以金屬加工或拋光粉等深加工為掩護外衣,目前已覆蓋采礦、冶煉分離、深加工、應用等多個環節。
“這些‘黑色’稀土的生產者不惜破壞生態環境,而且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國家規定的開采、生產指令性計劃。”10月18日,工信部原材料司的一位官員對記者說。
據這位官員介紹,工信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打擊、防范稀土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出現的問題,切實規范稀土市場秩序。
隱秘的“黑色”稀土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一直是行業“打黑”的推動者。
“早在稀土協會成立之初,就有企業向協會反映非法開采、加工稀土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嚴重影響到了正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希望主管部門能夠行動起來。”稀土協會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據介紹,今年4月剛剛掛牌的稀土協會,便把行業“打黑”列為其工作重點,并在6月份發布啟事,公開有償征集非法開采、非法冶煉分離、非法加工、走私稀土的線索。
上述協會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協會收集了31條舉報信息,并在6、7月間向工信部和環保部做了匯報。
“黑色稀土產業鏈分散在寧夏、甘肅、山東、河北、浙江、河南、廣東等多個地方,由于國家對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注冊非常嚴格,他們注冊時一般都會選擇金屬加工或拋光粉等深加工項目,以躲避監察。”該負責人稱。
稀土的黑色產業鏈目前已覆蓋采礦、冶煉分離、深加工、應用等多個環節。這些黑色稀土的生產者不惜破壞生態環境,使用成本最低的生產工藝,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國家規定的開采、生產指令性計劃,同時,黑色產業鏈的低成本又刺激了走私的猖獗。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稱,2011年國外海關統計從中國進口稀土的數量,比我國海關的出口統計數量高出1.2倍,也就是說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
“稀土黑色產業鏈的問題不解決,這樣下去稀土產業就毀了。”包頭地區一位稀土企業負責人對記者憂心忡忡地說。
工信部“打黑”
稀土黑色產業鏈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工信部“打黑”的名義是為了維護正常的稀土生產和市場秩序。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打黑”行動是一系列稀土專項整治行動之一。
工信部發布的通知要求,對存在違法違規開采、生產、銷售、偷稅等問題的,要立即責令停產、拆除生產設備,并依法追究相關企業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具體工作由稀土辦負責。”上述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員告訴本報記者。
據了解,工信部要求有關地方立即組織開展并于11月15日前完成核查整頓工作,10月底前各地方要將舉報線索核查結果和初步整頓情況形成報告上報工信部,11月15日前再將整頓工作總結報告上報。
“事實上,工信部已經在9月份就開始了‘打黑’行動,寧夏地區被舉報的5個黑色稀土加工廠已經被打掉3個。”上述稀土協會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上述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員對本報記者說,接下來,工信部會在全國范圍內打擊稀土黑色產業鏈,整個“打黑”行動完成后,工信部還會根據整頓的情況安排檢查組赴地方進行檢查,并進行通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并不看好“打黑”成效。他們認為,這些黑色產業鏈植根地方,與地方利益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這些黑色稀土廠隱蔽性極強,擅長打游擊戰,政府這種“運動式”的整頓恐怕無法根除黑色產業。許多正規稀土企業擔憂的是,整頓之風過后,這些黑色產業鏈又死灰復燃。
為此,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向行業發出自律呼吁,自覺抵制“黑色”產業鏈的產品,并且進一步推廣和監管稀土專用發票的使用,將上下游企業的產品交易進行掛鉤,建立好追蹤機制。
“工信部也要求各地方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落實稀土管理責任,結合核查整頓中發現的問題,研究制定打擊、防范稀土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出現的問題,切實規范稀土市場秩序。”上述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員稱。